新余学院坐落于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、明代科技巨著《天工开物》诞生地——江西省新余市。学校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新余职业大学,1992年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,2000年起至2010年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实施本科教育。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,更名为新余学院。201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。是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,实行“省市共建、以市为主”的管理体制。
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,遵循“求新、求实、求善”的校训,为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目标,不断优化教学条件、强化教学建设、深化教学改革、细化教学管理,培养质量持续提升,社会影响不断扩大。学校是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首批试点高校、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实施高校、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实施高校、教育部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、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、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、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。
校园占地面积133.34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38.7万平方米,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0.4万平方米、学生宿舍14.3万平方米;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185.5万元;建有162个校内实验(训)室,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3个;图书馆藏书152.71万册,数据库27个。校园网络覆盖全校范围,网络出口总带宽4500M。校园环境优美,办学条件完善。
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,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459人、专科生4454人,其他学生2434人(其中留学生149人),折合在校生数11643.9。有32个本科专业,涵盖工学、文学、理学、医学、教育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。建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、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、省特色专业(示范专业)12个,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,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。升本以来,学校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,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09项;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(其中一等奖2项),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,省级精品课程7门、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,编写出版教材140部、专著50部。
学校拥有江西省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建设学科,建有江西省太阳电池新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。近年承担国家、省、市级科研项目428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,省级项目254项,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209篇,其中核心期刊358篇,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71篇,获得专利授权538项。学科建设和科研为地方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,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。
学校现有教职工810人,其中专任教师542人。聘请了以业界专家为主的外聘教师155人。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50人,副高级职称129人;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、硕士学位的388人;“双师型”教师185人。各类高层次人才共108人次,其中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,省“青年科学家培训计划”入选1人,省级教学名师4人,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。专家引领、骨干支撑、多元结构、持续优化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。
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招生,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报到率均接近100%。近三年来,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1813项。其中,国家级一等奖37项、二等奖45项、三等奖50项;省级一等奖148项。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,连续四次被评为“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”。办学32年,共向社会输送了六万余名毕业生。
学校与德国、印度等12个国家的1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,开展教育及学术交流、联合培养学生、学生海外实践等项目的合作。学校有来自10个国家的留学生149人,就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土木工程、市场营销、财务管理四个专业。
学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以“天工文化”为引领,积极构建“诚信、包容、高尚、和谐”校园文化,打造“真人图书馆”“沐浴经典”“周末文化广场”和“一院一品”特色文化。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显著,2017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首届十大文明校园。